首页 - 新闻 - 这届00后,扎堆涌向拼多多卖农货

这届00后,扎堆涌向拼多多卖农货

时间:2025-10-11 浏览:13 来源:太平洋科技

从农研大赛到千亿扶持,拼多多到底给农业带来了什么改变?

今年7月,46支团队、超300人组成的全球农研参赛队伍在上海的一场农研大赛中集结。他们此行要解决一个难题:如何更科学的提交一份更科学的植物工厂建设方案,以进一步突破国产草莓种植。

把AI用在种草莓上,这种过去对农人群体犹如天方夜谭的话题,如今正一步步走入现实。而支撑技术与产业进步的,正是拼多多。

通过真金白银的投入与耐心的陪跑,拼多多过去几年吸纳了不少创新人才与企业加入到农业技术创新中,前述提及的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只是一个缩影。

8月25日,拼多多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其中便再次提到了千亿扶持战略,正将高质量发展提到全新的量级,切实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在Q2财报发布之前,拼多多还发布了一份2025年上半年农产品上行报告,在“多多好特产”的扶持下,全国各地农产品加速出村进城,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平台农货商家数量也保持飞速增长,00后商家数量增长超3成。

从农研大赛到千亿扶持,拼多多到底给农业带来了什么改变?


当年轻人开始卖农货

对年轻人而言,在拼多多上卖农货是一件有回报也有意义的事情。

95后李诗宣就是这样的代表,一张娃娃脸的他如今在拼多多有上亿的销售额,已是文水当地有名的“农货大王”。

李诗宣与拼多多的结缘实属一场偶然,大一时同学让他帮忙助力买游戏键盘,没成想收到货后,产品不仅便宜,质量还不错。他第一次意识到,还可以这样做生意,他顺势注册了自己的店铺,并成功卖出一单。大学毕业后,李诗宣回到自己的家乡刘胡兰镇,也把生意延展向了家乡的肉牛、贡梨等特色农产品。他主攻线上运营,建立品控标准,设计统一的包装,甚至还专门建立了独立品牌,可以说,年轻人擅长做的一切都让李诗宣包圆了。

山西文水本就是养牛圣地,和内蒙的放养牛不同,文水的牛多吃谷物饲料,且由于其临近汾阳,通过在饲料中掺入酒糟,会大大提升牛肉的口感。

在李诗宣看来,文水牛有产地优势,再加上他的电商运营经验与拼多多的爆发流量,但首年就卖出了3000万的销售额,仍然出于他的意料。此后这个数字翻了数倍,到今年,直逼2亿元。他与拼多多掀起的是一场彻底的产业革命,就拿屠宰场来说,李诗宣的合伙人梁鑫曾对《山西晚报》透露,光封闭式厂房就投入了两千多万元,一条屠宰机就花了三百万元。厂房内有严格的温控,在分类上,再把牛肉分为热鲜肉、中温肉、冰鲜肉、排酸肉、冷冻肉,在极其严格的加工管控下,可确保消费者拿到牛肉的品质最佳。文水牛肉毫无疑问成了拼多多的爆款,“一切都源于品质”,李诗宣说。

李诗宣所做的是典型的新质供给,并且拼多多正在对这样的新质供给进行批量化的改造。拼多多在今年4月推出重磅惠商计划“千亿扶持”, 而后又启动“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加码水果、海鲜、蔬菜、肉类、农副加工产品等品类的扶持,深入全国各大农产区,探索农货上行新模式,加快农业产业的新质转型。

在拼多多的大力扶持下,全国的好农货都在加速出山进城,运营手法也越来越多样。

在浙江舟山,当地海鲜商家通过将生虾制作成虾滑、虾饼,将鲜鳗鱼制成蒲烧鳗鱼、烤鳗鱼片等,通过多样化的手段,让海鲜淡季也能收获好收成。

贵州的刺梨汁也用这样的方式逆袭,过去由于刺梨口感酸涩,长久以来都是路边杂果,售价低廉,刺梨汁却可以走出贵州,甚至摇身一变成为年轻人的网红饮品。

农户们从未想过自己的产品能火遍全国,也从未想过一个平平无奇的日常农产品可以用如此多元的方式得到消费着的青睐。但在拼多多,这样陌生又惊喜的故事在频频发生。比如云南昭通的乌蒙山腹地,盛产黄心土豆,这也是当地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过去,受限于地理位置,当地只是作为初级农产品销售,产业附加值低。但近几年,拼多多上的商家在此引入了各种智能化设备,还基于当地的土豆研发出了不同口味的薯片,一下子就在网络上引爆了。

当香菜与折耳根这些极具云南特色的薯片口味在社交媒体上引爆时,一场供给与需求端的重构运动正在悄然进行着。


有科技含量的助农,开启真正的高质量时代

作为最难啃的骨头之一,拼多多自发展之初,就与农业深深地捆绑。如今,它对于农业的扶持也行至深水区。

如果说最初拼多多解决的是农货怎么卖出去的问题,现在它正在努力让农货卖的更好,农人收益更高,消费者还能得到更好的产品,让供应与需求两端高效的匹配,这便是其追求的高质量发展。

一个高效的供需链在拼多多的棋盘上流通。上海本土特色水果南汇甜瓜、8424西瓜、奉贤蜜梨,由于上海高昂的土地和人工成本,产量有限,一直是上海当地老爷叔和阿姨们的最爱,在传统批发和销售渠道中,他们少有走出上海的可能性。

这些甜蜜隐藏款,一直囿于“一亩三分地”,没能打开销路。拼多多的惊人流量,让一切发生逆转。通过“多多好特产”等专项活动,平台将海量流量精准地导向那些具备地域特色和高品质的农产品,这种模式还能将全国分散的需求聚集起来,再形成一个巨大的线上市场,恰好解决了上海“都市土特产”规模小、市场窄的痛点。

提效不仅在于供给和需求的匹配效率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AI正渗透进千行百业,如果不是拼多多,农业或许将是AI这类创新技术更晚一批渗透的产业,但通过农研大赛,拼多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一进程。

今年已经是拼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举办的第五届,无论是对科研人才的吸引,还是比赛的形式,都正迎来新的高峰。今年之所以选择草莓与植物工厂,是为了在提升技术难度之余,能让这一次的创新更快速应用到实际场景中,草莓作为高单价品类,市场需求又极其旺盛,但由于传统草莓受季节限制,上市期较短,让其供应十分受限。

而植物工厂作为我国当前的大热农业系统,通过精准调控环境,可以让智慧草莓做到纯绿色、高甜度,实现全年供应,提供更高的商业价值。

这种设想让科研大赛,不再囿于纸面和科研,真正助益于农业效益。

正如拼多多集团首席发展官、高级副总裁朱政所表达的,“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可以为未来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现实的实施路径。通过搭建高能级发展平台,拼多多不断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和企业参与到农业技术创新中,为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

种种举措之下,农业产业在拼多多上正经历蜕变与进化,一个个小产品正在变成大产业,也造福一方水土。

拼多多二季度财报显示,受高质量发展加大投入的影响,拼多多本季度营收增速放缓至7%,单季营收1040亿元。

“当下,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还在持续,电商行业围绕新业态的竞争也愈加激烈,我们将继续专注高质量发展,坚持消费者导向,为产业的长足发展创造空间。”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表示,在持续加大投入的过程中,短期业绩难免会有波动,我们更愿意立足长远,把长期价值放在短期利益之前,扎实做好生态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普惠消费者。


本文来源:凤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