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回归曙光初现 手机上的“伤疤”又少一个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2025年7月的一个普通工作日,中国联通官网悄然上线了eSIM手机业务开通页面。虽然页面显示“上门办理”功能尚未开放,“到厅办理”也未提供具体营业厅信息,但这一动作被业界视为一个重要信号。
两年前的2023年,三大运营商曾以“业务维护升级”为由暂停eSIM业务办理,已办理用户可继续使用,但一旦取消就无法再次办理。如今,这个暂停键似乎终于要被松开了。
1三大运营商重启eSIM业务:初见曙光
早在2023年,eSIM业务曾因安全漏洞和运营商竞争焦虑被紧急叫停。当时,eSIM的远程写入机制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诈骗案件激增,甚至引发用户大规模转网的风险,冲击了传统运营商的商业模式。为了修复这些问题,运营商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升级系统,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号码溯源,并强化实名认证流程。如今,随着这些技术瓶颈的突破,运营商终于迈出了重启的第一步。
中国联通成为此次变革的先锋。2025年7月,联通率先在北京、天津、河北等25个省市恢复了eSIM业务,主要聚焦于物联网和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尽管官方仍强调“手机eSIM业务暂不涉及”,但其上线的eSIM手机业务办理页面被外界解读为联通在为未来手机端的eSIM普及铺路。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虽然步伐稍慢,但也在同步推进系统优化,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全面开放业务。
2eSIM的优劣:便利与风险并存的技术革新
eSIM(嵌入式SIM卡)的出现,本质上是一场通信技术的“去物理化”革命。它将传统SIM卡的功能集成到设备芯片中,用户无需插拔卡片即可完成运营商信息的配置和切换。这一技术带来的便利性显而易见,但也伴随着新的挑战。
首先,eSIM的最大优势在于设计灵活性。取消物理卡槽后,手机厂商可以节省宝贵的内部空间,用于提升电池容量、增强散热性能或增加传感器模块。对于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小型设备而言,eSIM更是不可或缺的技术。例如,苹果的Apple Watch通过eSIM实现了“一号双终端”功能,用户无需依赖手机即可独立通话和联网。这种多设备协同的能力,正是eSIM在物联网时代的核心价值。
其次,eSIM的远程配置特性极大简化了用户操作。更换运营商时,用户只需通过软件完成切换,无需前往营业厅或等待邮寄新卡。出国旅行时,eSIM套餐的即时激活功能也比传统国际漫游更经济实惠。对于企业用户而言,eSIM还能实现批量设备管理,例如共享单车、智能电表等物联网设备的远程联网,显著降低了运维成本。
然而,硬币总有另一面。eSIM的推广面临三大难题:设备兼容性、用户习惯和安全风险。当eSIM设备损坏时,维修成本显著高于普通设备;部分用户仍认为实体卡插拔更直观可靠。
安全领域尤为复杂。相关报告指出,eSIM面临的安全风险范围更大——更易遭受克隆、身份篡改等攻击。虽然云端配置流程引入了额外攻击面,但专家强调,基于安全芯片或可信执行环境的eSIM,其安全性不弱于传统SIM卡。
3手机轻薄化浪潮:eSIM普及的终极推动力
如果说eSIM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是其推广的基础,那么手机轻薄化的趋势则是其普及的催化剂。在2025年的今天,消费者对手机的设计要求已从单纯的性能参数转向整体体验。轻薄、一体化、防水防尘等特性成为高端手机的标配,而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eSIM技术的支持。
苹果的iPhone 17 Air无疑是这一趋势的代表作。传闻称,这款机型将彻底取消物理SIM卡槽,仅支持eSIM。这种设计不仅让机身厚度降至5.5毫米,还通过减少开孔提升了防水性能。对于追求极致体验的用户而言,这样的设计无疑具有巨大吸引力。国产品牌也在积极布局。据博主爆料,华为计划在第三季度推出的新款三折叠屏手机也将支持eSIM技术,以此节省内部空间。
除了苹果和华为,其他厂商也在积极布局。小米已在海外市场推出支持eSIM的小米15 Ultra,而OPPO、vivo等品牌也在测试相关技术。据业内人士透露,2025年底可能有多款国产旗舰手机同步推出eSIM版本。这种“全行业联动”的趋势,预示着eSIM技术即将从高端市场下沉至主流市场。
然而,轻薄化并非eSIM普及的唯一动力。在万物互联的时代,eSIM的价值正在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例如,在智能汽车领域,eSI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车载导航、远程诊断和车联网服务;在工业物联网中,eSIM为物流追踪、设备监控等场景提供了可靠的连接基础。这些应用场景的成熟,反过来又为手机端eSIM的普及创造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
4未来展望:eSIM能否成为通信业的“新常态”?
eSIM 业务的重启,标志着通信行业从 “卡槽时代” 向 “芯片时代” 的跨越。其技术优势在手机轻薄化浪潮中被放大,而潜在风险则通过产业链的协同创新逐步化解。对于消费者而言,eSIM 带来的不仅是使用体验的提升,更是对设备形态变革的期待;对于行业而言,这是一场涉及技术标准、商业模式和用户习惯的系统性革命。随着运营商的系统性布局、手机厂商的产品创新和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eSIM 或许真的能如行业预测所言,在不远的将来让实体 SIM 卡成为历史。